《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18000124/5
学 时: 64 学 分:4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环境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教学目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污水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技术,掌握常用污水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设计方法,具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能力,开展污水处理问题研究以及工程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 掌握污水的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以及污泥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用处理技术,具备污水特性与控制问题的识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2. 掌握污水处理构筑物或反应器(如格栅、沉淀池、气浮池、曝气池、厌氧池以及生物滤池等)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具备构筑物/反应器的设计/选型与计算能力;
3. 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结合基础理论与技术,针对特定污水特性能够确定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能够对工艺进行方案设计;
4. 掌握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初步具备污水厂工艺设计文件的编制能力;
5. 了解国内外污水控制技术进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够将污水处理新技术用于解决复杂水污染控制的工程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的指标点
|
本课程的
教学目标
|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
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研判环境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管理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识别和表达关键环节和参数。
|
教学目标1
|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工程实施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需求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在考虑安全、环境、法律、经济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3.2 能够针对设计目标进行技术开发、工艺计算、工艺优化和设备选择,能够以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效果。
3.3能够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行业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 理论教学
1. 绪论
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
(1)学习污水控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3)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4)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
教学要求:了解污水控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污水污染物主要指标,了解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最终出路和排放标准。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2. 污水的物理处理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格栅和筛网
(2)沉淀的基础理论
(3)沉砂池
(4)沉淀池
(5)隔油池
(6)气浮池
教学要求:掌握物理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掌握格栅的作用、分类和设计方法;掌握沉淀类型及产生条件;熟悉自由沉淀基本原理,掌握沉砂池、沉淀池的作用、分类和工作原理,能够利用流速、表面水力负荷等参数结合污染物特性对池体进行设计计算;熟悉隔油池和气浮池的类型、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气浮工艺的加压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设计计算。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能力导向式学习
3.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3)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4)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教学要求:掌握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溶解氧、生长方式的关系;掌握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作用者、作用对象和环境条件间的关系,发酵与呼吸作用的异同;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产物特点,脱氮除磷的原理及产物特征;熟悉认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环境;了解酶促反应基本原理、反应速率和级数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长速率、底物利用速率的计算原理。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4. 活性污泥法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2)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3)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
(4)去除有机物的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5)去除有机物的活性污泥过程设计
(6)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工艺及其设计
(7)活性污泥系统设计方法的深化
(8)二次沉淀池
(9)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活性污泥的概念、组成、性状、评价方法以及降解有机物的过程;掌握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主要演变形式;了解劳伦斯-麦卡蒂模型、气体传递原理、氧气转移的影响因素;掌握供气量的计算、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掌握剩余污泥和需氧量的计算方法;掌握AN/O、Ap/O工艺过程、影响因素以及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掌握二沉池工作原理、构造及其其设计计算;掌握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中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目标导向式学习
5. 生物膜法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2)生物滤池
(3)生物转盘法
(4)生物接触氧化法
(5)生物膜法的进展
教学要求:掌握生物膜法的分类、生物膜结构、组成、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特征;掌握生物滤池的构造、机理和影响因素、设计计算基本方法;熟悉生物转盘法的构造、工艺流程及设计计算;掌握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构造、工艺流程和设计计算;熟悉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工艺应用方式及主要设计参数;了解新型生物膜法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目标导向式学习
6.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稳定塘
(2)污水土地处理
(3)人工湿地处理
教学要求:掌握稳定塘的分类、净化机理;了解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原理和工艺类型;掌握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类型和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7.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厌氧消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厌氧处理的基本工艺类型;掌握基本设计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8.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中和法
(2)化学混凝法
(3)化学沉淀法
(4)氧化和还原法
(5)吸附法
(6)离子交换法
(7)萃取法
(8)膜析法
(9)超临界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熟悉中和法、过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混凝的原理及主要混凝剂和助凝剂;混凝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熟悉化学沉淀法和氧化和还原法工艺的基本原理,熟悉沉淀剂用量计算方法;了解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工艺的基本原理、处理过程、主要设备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特征;了解萃取剂的选择方法、萃取的工艺和设备;掌握膜析法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了解超临界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流体和应用。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目标导向式学习
9. 城市污水回用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回用途径
(2)回用水水质标准
(3)污水回用系统
(4)回用处理技术方法
(5)污水回用安全措施
教学要求:了解污水回用途径、水质标准;了解回用系统类型、组成、基本技术;了解回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以及所需的安全措施和监测技术等。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10.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
(1)污泥的来源、特性及数量
(2)污泥的处理工艺
(3)污泥浓缩
(4)污泥稳定
(5)污泥脱水
(6)污泥的最终处置
教学要求:掌握污泥的来源与分类以及基本处理工艺;熟悉污泥浓缩技术的类型;了解污泥稳定技术、污泥调理和脱水的异同以及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11. 污水处理厂设计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
(1)厂址选择
(2)工艺流程选择确定
(3)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4)技术经济分析
(6)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控制
教学要求:熟悉设计原则、步骤以及所需资料;了解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掌握工艺选择、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掌握高程布置原则及计算;了解经济分析的内容及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控制过程。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目标导向式学习
3.2 课程项目设计
教学目标:1、2、3、4、5
教学内容:
针对给定的污水控制条件,完成处理技术选择、池体或反应器设计计算、或工艺方案设计。学生需完成如下内容:
(1)污水特点分析
(2)工艺技术的选择
(3)反应构筑物或反应器的设计及计算
(4)绘制构筑物或反应器平立面图及编制说明书。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加深对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以及污泥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用处理技术的理解,能够对污水处理构筑物或反应器(如格栅、沉淀池、气浮池、曝气池、厌氧池以及生物滤池等)进行设计/选型与计算。在综合分析特定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能够将污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用于解决环境工程问题,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项目设计及评价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由课堂教学、课程项目两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围绕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用技术、池体构筑物或反应器设计计算、工艺方案及流程设计、污水厂设计等进行授课。
课程项目以给定的污水控制条件,完成处理技术选择、池体或反应器设计计算、或工艺方案设计,设计工作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计入课程学时。
建议学时分配如下表:
讲 课 内 容
|
学 时
|
讲课
|
实验(实践)
|
讨论
|
1
|
绪论
|
2
|
|
|
2
|
污水的物理处理
|
10
|
|
|
3
|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
6
|
|
|
4
|
活性污泥法
|
14
|
|
|
5
|
生物膜法
|
6
|
|
|
6
|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
2
|
|
|
7
|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
6
|
|
|
8
|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
8
|
|
|
9
|
城市污水回用
|
2
|
|
|
10
|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2
|
|
|
11
|
污水处理厂设计
|
6
|
|
|
合 计
|
64
|
五、教学方法
1.课堂教授:讲授污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工艺设计计算以及污水厂设计,构建学生技术理论—设备/构筑物的选型与设计—工艺应用 “三段”式逻辑化课程知识体系,重点突出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设备、构筑物、工艺技术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直观化展示,强化感性认知,学生学习过程中直接入脑,为实现设备设计和工艺设计脑中有图。
3. 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污水处理案例,将抽象的技术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分析选用合理的处理技术,并能够进行反应器/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4.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辽宁工业大学MOOC在线教学资源平台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强化泛在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5. 训练方法:将作业与课程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艺设计能力。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课堂参与度的方式和试卷测试进行考评,考试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和概念题,该部分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支撑毕业要求的2.1。
(2)教学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考试的方式考评,考试主要题型为分析题、设计题,该部分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支撑毕业要求的3.1、3.2、3.3。
(3)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考评,考试主要题型为分析题和计算题,该部分占总成绩的30%;
主要支撑毕业要求的3.1、3.2、3.3。
教学目标4的达成度通项目设计的方式考评,考试主要题型设计题和计算题,该部分占总成绩的10%;
主要支撑毕业要求的3.1、3.2、3.3。
(4)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项目设计进行,项目主要为根据给定的污水控制条件,完成处理技术选择、池体或反应器设计计算、或工艺方案设计,该部分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支撑毕业要求的3.1、3.2、3.3。
七、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项目设计、在线学习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
1. 在线学习(占总评成绩的20%) 要求学生登录辽宁工业大学MOOC在线教学资源平台,进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堂进行在线学时,并完成相应的作业、线上讨论和教学资源学习,根据学生取得的课程成绩计算在线学习测试成绩。
2. 课程项目(占总评成绩的20%) 要求学生按照课程项目题目查阅资料,完成污水处理的池体的设计计算,绘制图纸撰写说明书,抽查答辩。
每位同学的课程项目成绩由两部分构成:
(1)图纸成绩占项目成绩的60%;
(2)说明书成绩占项目成绩的40%;
未按时提交课程项目文件或课程项目文件有抄袭现象的,课程项目成绩按零分计。
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期末考试采用教师自主命题,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 高廷耀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 赵庆良,任南琪. 水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成官文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 罗固源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惠丰,王怀宇著.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沈晓南,谢经良,王福浩. 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理问答.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制定人:于常武
审定人:王春勇
批准人:赵永华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