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硕士点简介
我院目前拥有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化学工程专业硕学位点设有化工工艺设计及过程优化、工业催化、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开发技术、三废治理技术等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设有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水环境修复技术、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环境功能材料与清洁生产技术等研究方向。目前,学院已打造一批水平较高的科研实践创新平台,拥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虚拟仿真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创新实验室等。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1人、千人层次人选1人、万人层次人选1人、校学科带头人1人、校学术带头人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2人、辽宁省锦州市后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1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9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1项辽宁省科学业公益研究基金和12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14项、研究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3项、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抚顺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等。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已建设起多个科研团队,包括“能源化学与纳米催化研究课题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课题组”、“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课题组”、“多孔材料合成及应用课题组”等,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提供着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生专业设置
三、课题组介绍
1. 能源化学与纳米催化课题组
该团队为辽宁省能源化学与纳米催化重点实验室和辽宁工业大学一流学术方向“能源化学与纳米催化”的核心团队,带头人张启俭教授为辽宁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团队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博士2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2人,上海交大、大连理工、东华大学博士各1人,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兴辽英才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省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等若干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主要采用纳米催化剂解决清洁能源中的化学问题,研究内容包括:
(1)C1资源的转化利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二甲醚部分氧化重整制氢,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催化剂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2)光热协同催化反应(光热协同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光热协同催化丙烷脱氢反应)
(3)氢的储运与洁净氢的生产(甲醇、二甲醚转化制氢)
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课题组
该团队为辽宁工业大学一流创新团队,累计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发表文章近百篇。研究方向与领域有:
(1)环境损害鉴定与风险评估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环境规划与咨询
(4)三废治理技术
(5)环境数值模拟技术
团队发展目标:立足辽西,辐射辽宁,在生态环境修复、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中心项目汇报
中心项目组研讨
中心项目现场施工照片
中心项目野外考察
中心项目无人机航测
中心项目现场施工
3. 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课题组
该课题组主要从事膜材料、多孔材料、荧光探针材料制备及其在催化反应、气体分离、水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组成员6名,其中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郭宇教授、吴红梅教授;外聘硕士生导师2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慧研究员和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膜与膜过程实验室主任陈赞博士。
目前,课题组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10余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联系人:郭老师;联系电话:0416-4199045、13704168439;Email:guoyu@lnut.edu.cn
4. 多孔材料合成及应用课题组
(1)课题组简介
辽宁工业大学多孔材料合成及应用课题组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人。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a.多孔材料合成;b.燃料油清洁化;c.润滑油添加剂;d.多孔材料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e.化工过程控制;f.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各种科研项目19项,其中纵向课题13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11项),横向课题6项(横向课题总额145.5万)。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24篇,EI检索16篇,中文核心27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我们热忱欢迎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课题组学习深造,也欢迎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来课题组访问与交流!
(2)教师风采
唐克,教授,博士,硕导。毕业于兰州大学。
洪新,教授,硕导。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李东娟,教授,硕导。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
郑跃,讲师,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
王鹏,讲师,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
徐君君,副教授,博士,硕导。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